文/林水治,72級305
《林水治水彩畫個展》 10/03/2023-11/19/2023,台南女中圖資館藝文中心
“蘇昭蓉學姐,今天水治即將回美,這一次回國開畫展,還有在台兩個月以來您推薦的藝文活動讓我這畫界素人有了全新的體驗,感謝學姐的伯樂之恩,讓我夢想成真,增廣許多見聞,校友會支持也助益良多,「逢十重聚」凝聚南女校友也非常有意義,再次感謝學姐和校友會,希望下次有機會再回來台灣開畫展,再一次和家鄉故土親近連結。學姐保重,祝您全家喜樂平安!”
11/20/2023,作者Line留言
文/林水治,72級305
《林水治水彩畫個展》 10/03/2023-11/19/2023,台南女中圖資館藝文中心
“蘇昭蓉學姐,今天水治即將回美,這一次回國開畫展,還有在台兩個月以來您推薦的藝文活動讓我這畫界素人有了全新的體驗,感謝學姐的伯樂之恩,讓我夢想成真,增廣許多見聞,校友會支持也助益良多,「逢十重聚」凝聚南女校友也非常有意義,再次感謝學姐和校友會,希望下次有機會再回來台灣開畫展,再一次和家鄉故土親近連結。學姐保重,祝您全家喜樂平安!”
11/20/2023,作者Line留言
文/莫昭平,58級
張瑩瑩總是笑意盈盈。
她是我台南女中的學妹,67級(民國67年畢業),低我9屆。
瑩瑩一家人與南女緣分很深,她的媽媽李彩蘭(二高女S19)、婆婆高雪貞(二高女S19)和姐姐(張慈美,60級)也都是南女校友。李彩蘭和高雪貞是二高女(南女前身)極要好的同班同學,後來更結為兒女親家,親上加親。
文/蘇昭蓉,67級
今年83歲、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的吳美保藝術家,以油畫、陶藝與銅雕等作品,展現出多元的創作能量,國立成功大學光復校區成大藝坊於 7 月 22 日至 8 月 13 日,展出「吳美保多元藝術展」。這次個展盼能傳達,「能夠存在如此奧妙的宇宙之間,是多麼令人感激的事」,歡迎各界與成大師生一起來感受理性與感性兼具的浪漫情懷。
文/劉芳梅,56級。策展人:蘇昭蓉,67級
39級陳淑枝學姊《女紅編織創作展》開幕典禮,邀請30位校友恭逢盛會。
從今天與會的校友們,熱烈的反應看來;無疑的是ㄧ場成功的《女紅編織創作展》。
文/39級陳淑枝、66級郭乃文
陳淑枝大學姊
2022年9月29日很圓滿的結束編織作品展。很感謝母校用心留有這個恰當的地點讓有餘暇的校友們來展示趣味的作品。還有應該最要道謝是校友會及策展人和其他幾位熱心的學姊妹們她們細心的服務
,並且每次要更換展示的工作費了好多辛勞,沒有她們的努力活動無法ㄧ次次接續 。大家ㄧ起同心做事完成很多美好的故事,非常感恩在心。遲遲向學姊妹們深深道謝。
文/南女校友會第20屆理事長 李璧伊 85級
回想起當初以e-mail通知學姊榮獲南女第五屆傑出校友獎的時刻,學姊暖心回信表示,能獲獎為其終身至高尊貴的榮耀,將全力配合回台領獎並期待與學姊妹們分享。學姊身為紐約州執照社工師,並持續進修,於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社工行政碩士畢業,其擔任紐約市政府兒童福利局社工師
32 年退休後,仍持續協助台美二地提供諮詢服務。近15
年來學姊陸續應邀在台、美二地舉辦兒童家庭、社會福利、親子敎育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相關講座和社工師訓練課程專業座談會,無私奉獻的精神令人敬佩。學姊於南女傑出校友論壇中熱情分享擔任社工師一職的點點滴滴及寶貴經驗,其全心投入協助無數家庭解決難題並深具同理心的協助遭逢一時急難的同胞,及時給予救助使其得以渡過難關,實為南女人典範。學姊對親人和朋友的真摯情感,對人生的積極追求,對事業的執著信念,與天地永恆,如今我們只能懷念,學姊的笑容及對朋友的真誠,深深烙印在我們心底,失去您,是我們無法彌補的痛,感恩學姊能與我們共度難以忘懷的時刻,帶來無法抹去的溫暖和愛!
![]() |
2022/12/04 臺南女中第五屆傑出校友頒獎典禮 (左:李璧伊理事長;右:羅淑華學姊) |
文/楊淑芬,67級
畫家郭為美回到母校台南女中為在校生小學妹們示範粉彩畫,學姐妹們同聚一堂,有些調皮的學妹則將畫筆對準大學姐,留下「學姐畫畫,學妹畫學姐」有趣的鏡頭。
郭為美是台南女中四九級畢業生,輩分很高,她也是前輩畫家郭柏川女兒,克紹箕裘,是極為出色畫家,退休後更是卯足全力,盡情揮灑,以每年一展的進度,鞭策自已創作;同時她毫不藏私,將父親留下來的百多幅畫作全數捐給北美館、南美館、國美館典藏,讓更多人得以欣賞郭柏川作品,在2019年、2021年兩度獲文化部頒贈文馨獎表揚。
文/郭亮吟,70級308
60歲,從沒想到自己竟憑一時的衝動,因感念臺南女中校友會「重聚組」組長蘇昭蓉學姊在大學時期對我的照顧,而接下了這個艱鉅、不自量力且不可能的任務。
一個月前,70級回流人數424位,達67.7%,我在想,這應是難以突破的天花板了;今天,要向大家宣布:我們已找到453位70級同學,成長至72.4%~我們再一次成功登頂!
文/陳麗萍,71級305
親愛的美女們,早安。有感於許華芳、蘇昭蓉 和家禎,三個人日以繼夜的奔波策劃,以及大家齊心想挺,回憶起當年在南女的一些人事物,分享給各位我的心情:
離開南女,真的不敢相信已經四十年了,這期間只有回去校園一次,但是腦海中卻浮現許多的畫面,魂牽夢繫著紅樓的影子,裡面住著有我青春年少的歲月。
70級總召,308郭亮吟:
在南女「逢十重聚」的召喚下,我們70級15個班級群組已完整成立數月,是我們參與母校重聚活動凝聚之所在。
許多班級自零啟始,而今群英薈萃。
許多班級相約逢十重聚前之「會前會」。
我們的60歲,驚喜重拾自然的率真--重相逢,可歌可泣;年輕,最值得追憶!
文/魏瓊釵,60級
2022/11/19 ,當天和黄海樹老師喜相逢,他看了我的名牌魏瓊釵,我知道他在記憶中努力搜尋,他不記得了。没關係,只要當學生的我們記得他就好。永遠感激他的三年高中數學的諄諄教誨,猶記得我們是他進南女中教書的第一屆學生(高三畢業後,大學聯考前,連續一段時間的早上,仍然回南女中 "加强"指導數學,就因為有了老師的那段辛苦熱心的進補,當然高三十四班,幾乎全班都上大學了....當年的我們,家境都無法允許在校外補習數理英文。每念及此,除了感動也感激師恩難忘。我是輔大圖書館系第二屆的畢業生,秉承老師的教學的執著與熱心,將近40~50年 (除了美國德州3年生活) 的圖書館員生涯,歷經文理工農醫…各類型不同的圖書館服務歷練淬勵,2014年9月,從成大圖書館的服務崗位退休了。今年南女校友會的重返南女風華活動,激起念頭,我想是時候回母校去見見51年未見的老同學和老師了。那天當下見到老師,自己真的像回到那春青的18歲,又感動又興奮…頻頻拉著老同學淑菁和黄老師拍照留念。一日為師,心中真的永遠感激老師的教導,影響自己頗深遂…謝谢您,黄海樹導師。
文/王靖婷,71級
記憶中有些畫面,在歲月沈澱後像道伏流。卻往往在偶然的機緣下。如湧泉般從地底冒出......
那年、紅樓二樓的215班教室·阿雅雞腿早餐和我們開著會,窗外隱隱聽得見朝會的播樂聲。接下來會是國歌、國旗歌、長官訓話、晨檢、體操行禮如儀的一道接一道:可想見的。操場上清一色的白衣黑裙。西瓜皮下曬紅的雙頰,在烈日下磨練耐心與耐力。我們躲過了,在教室裡暢所欲言地討論著:這期「南女青年」的主題訂甚麼?封面設計呢?要舉辦徵文賽嗎?主題人物採訪找誰?空無他人的教室,我們無所顧忌、天馬行空的討論。主編阿雅則不時在我們的對話裡加備註:封面和插圖不能畫太陽花喔、文章內容也要留意不能提到大陸(雖然國文課的古文篇篇都描寫大陸)、可別扯到政治話題喔......;種種眼見耳聞的事實都成為時代禁忌,我們小心翼翼地服從。不反叛的歲月依舊能活出青春的多彩,白衣黑裙或卡其窄裙都無妨飛揚跑跳的年輕:在我們的心中自有一首歌,因為嚮往《未央歌》的純美人生所以心無旁鶩、奮力不竭地奔向大學窄門。
文/郭亮吟,70級308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70級回流重聚摘要:
1981/6月:無班群,各奔前程。
2022/4月:原5個班群,約百人。
2022/6月:15個班群完整成立。
2022/8/14:379人,回流60.6%。
2022/9/12:424人,回流67.8%。
2022/10/16:453人,回流72.5%。
「集涓滴以聚細流,匯江河而成大海」~得自大自然令人動容的啟示,有幸見證於70級「花甲同學會」的重聚---
(2022/11/9,70級找回541個同學,回流比例達86.6%!)
文/張由美 彙編,70級307
《運動篇》
307蕭慧貞:
我是旱鴨子,上游泳課剛開始超怕!其他排球跟壘球我很喜歡。我娘家很鄉下,幾乎農田收割後就一群小孩子在稻田中打起另類棒球!
307黃敏玲:
哈哈我來吹牛一下……,我得畢業生體育獎的原因大概是職業的康樂股長!
高一時賀斌老師看我身材高挑,叫我參加籃球校隊!哎呀我的媽,我根本不會!連基本的運球都不會!見籃球隊長吳宛靜一轉身就三步上籃……如入無人之境,我眼睛發直,什麼防守干擾全忘了!
球沒練好,回家倒真如餓虎般大吃特吃,盡是長肉啊!後來某個體育老師又猜我可以丟丟鐵餅,測試之下哇塞一鳴驚人。我喜滋滋回家稟告爸媽,爸爸罵:「田徑隊?都沒聽到你可以參加讀書隊,每天回家全身濕淋淋,女中都不讀書的嗎?……」……我很無奈……
文/蘇昭蓉紀錄,67級
2021年的元月,張桂心老師請我去她家,看41級學姐畢業69年來的同學會照片。於是,我拎著一大袋照相館的A4彩色相片,答應張老師,我會將這些寶貴的紀錄,分類按日期重新編輯,做出南女41級畢業70週年同學錄專刊。
畢業後的第二次(首次沒有大合照)大型聚會是民國61年寒假 ,畢業20週年同學會,當時流行迷你裙、連身洋裝與鳥窩頭,41級校友們的子女大都是國小至國中的年紀,照片是黑白照 ,大多數師長們也尚未全部退休,即將屆滿40歲的年輕學姐們,姿態婀娜多姿,充滿了熟齡的美感。
文/黃意紋 編,70級309
前言:如「臉書」之透過「關聯性」尋人方式外。本文主要是提供「畢業紀念冊通訊錄地址」協尋校友的方法。
一、先備資料
(一)畢業紀念冊通訊錄
(二)畢業紀念冊同學照片
(三)尋人書信:除文字敘述外。須附上待尋同學照片、班級聯絡人手機號碼等。
(四)確認通訊錄地址是否變更(註1):預先向戶政事務所查詢現今之「新地址」(註2&註3:相關縣市之各區戶政事務所電話)
文/黃英敏,71級
Today Sister Kathleen Grimley shared that she spent almost her
whole (missional) life in Taiwan, and only 3-4 years in China. She thought she
was going to die in Taiwan. But, due to eye problem she had to find eye
specialists in US. She retired and came back to the States 8 years ago. She is
93 this year! Thank God that Her eyes can see, her ear can hear, her legs can
walk!!
感謝 Debbie Lien 楊桂琴學姊(61級)、Yingmin 黃英敏學姊 (71級)一同前往探訪葛修女
文/許麗璧,61級
今年8月中旬因緣際會之下參與了2022南女重聚會的籌備工作,除了找老同學外,大家還要準備重聚會當天的表演活動。
50年前,我曾經是南女合唱團的成員,於是就想着如果能聚集愛唱歌的校友們一起來組個合唱表演活動,同時為重聚活動熱身一下,感覺應該挺好的!於是把我的想法告訴我的小妹許華芳(她是71級總召),她很積極地尋到了70級的總召郭亮吟(鋼琴老師)和好朋友陳思紅(小提琴老師)另外重聚組組長蘇昭蓉和校友會秘書許家禎,也是校友合唱團的團員…,於是在眾人的齊心努力之下,重聚合唱的團員招募就這樣地動起來了。
文/王珊珊,61級
時光荏苒,沒想到這麼快就從”省南女”畢業五十年了。
回想那時每天騎車趕7:30的早自習,接著是朝會、晨操和緊湊的課程。每天忙各種作業、考試、競賽、活動,以及上學期的校慶和運動會,下學期的母親節同樂會…… 。生活過得緊張忙碌,也為日後的學習和環境適應打下堅實的基礎。
畢業後各自升學、就業、成家,在不同的領域和崗位打拼。除了少數同學,大多數都已失去聯繫。感謝校友會的小學妹們,為各級老學姊成立LINE群組,在網上拉近大家的距離。又在疫情升溫的情況下,破除困難舉辦了這次”逢十”的重聚。讓能夠返校的校友可以和老師、同窗敘舊,在校園中追憶往事。
因為母親的身體狀況,我原來不確定能參加重聚。一來不放心老人家,二來因為疫情升溫,擔心”群聚”的風險。謝謝熱心的麗璧不斷傳訊打氣,邀約參加民歌練習放鬆心情,後來又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讓我決定戴緊口罩南下,赴這50年的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