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5

傑出校友訪談:楊黃美幸學姊

 採訪者:陳羽瑩、吳怡真 撰稿者:陳羽瑩


《楊黃美幸—為台灣民主與女性平權奮鬥的力量》


楊黃美幸學姐是一位堅韌且傑出的校友,無論是在國際上為台灣的民主化努力,還是為女性發聲、爭取應有的權利,學姐皆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前排左起:洪慶在校長、楊黃美幸學姊,後排左起:陳羽瑩、吳怡真


我們首先詢問了學姐大學畢業後為何選擇離開台灣,前往美國深造。學姐回應道,當時在國民黨戒嚴統治下,家人對於當時國民黨的中國洗腦教育非常反感,希望子女能前往自由開放,進步的教育環境。因此她大學畢業後,就選擇到美國這個自由的國度。

 

而當她在美國攻讀碩士學位時,接觸到了與台灣截然不同的風氣與教育方式,這使她意識到民主與自由的價值。因此她積極支持當時的黨外運動,1984年成為紐約台灣同鄉會首位女性會長,三年後也成為首位全美同鄉會女性會長。同時,創辦了北美洲台灣婦女會。

 

在美國期間,彭明敏教授當FAPA(台灣人公共事務會)會長時,她獲任為副會長,會同台美人,積極遊說美國國會支持台灣民主化及人民自決的權利。1991年應民進黨積極邀請,她返回台灣,擔任外交部主任,面對國際意見領袖,她介紹台灣的歷史及人民對台灣未來發展的看法,使國際理解台灣人追求獨立自主的國際地位。並獲得德國自民黨的認同及引薦,促使民進黨加入國際自由政黨聯盟。

 

學姐還談到,在大學時,因為觀察到台灣社會中許多社會習俗,性別不平等的現象,她感到困惑並希望能夠改變這種狀況。因此在東海大學升入大三時,由經濟系轉至社會學系。後來更深入了解後發現,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其實都與政治息息相關,這也讓她瞭解到政治對於我們的重要性。

 

談到在以男性為主的社會,是否曾因為性別而遭遇不平等待遇,學姐分享了自己在美國的經歷。1970年代,她曾遭遇幾次性別歧視,譬如在簽訂商業合同時,雖然所有的文件皆齊全,對方律師卻問她,為何不是先生前來簽合約?她回答說,「我的先生在開刀房,他不是被開刀,而是外科醫生,我為何不行?」對方律師為之語塞。

 

因為性別問題無法獲得信任或被拒絕,或者是同工不同酬的情況是存在的。學姐認為女性具有的正義感,同理心及包容力,對於公共政策的制定與執行至關重要,適合從事公共事務,尤其女性在面對社會壓力與挑戰時,展現出極大的韌性,能夠在逆境中堅持理想,推動社會改革。

 

在與學姐的這段訪問中讓我們深刻感受到學姐在追求平等與自由的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與堅持,她的經歷與分享也讓我們受益良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