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3

有愛大聲說

 文 / 熊文娟,62309

     

 20年前有一部關於聖誕節的影片,片名是「愛是您,愛是我」(Love Actually ),是一部既溫馨感人又幽默風趣的電影,最近在Netflix上播出。

片首有句旁白「在充滿仇恨和貪婪的世界裡,真愛仍然在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導演在劇中藉由各種不同的情境呼籲「愛的表達要及時,才不會空留餘恨。」相信這也是母校設立「有愛大聲說*」平台的初衷,好讓校友們有個管道與機會向曾經疼愛過我們,諄諄教誨過我們,及為我們無私付出青春的恩師們,發抒思念、表達謝意與獻上由衷的祝福!

 


與受邀的黃海樹和王國雄老師合影


情牽半世紀的緣

/ 郭啟美,62309


序曲 

    我們班因為有熱心的文娟,天涯海角的把同學一一串起,在2013年開始了班上的群組,到今年剛好滿十年!十年中因為許多的因緣際會和那看不見的緣份,讓群組裏的同學日益增多,目前共有三十六位同學(有的只有高一同班過,因為分組的關係,我們由原本的高一七八班,併班成了高二九班,再加入一些新的同學直到高三),其中目前在美的有十三位(LA就有七位),澳州一位,北部有九位,中南部有十三位!每次有朋至遠方來,就是大家最開心相互交流、閒話家常的時候!

    參加40年重聚、南女百年風華後,大夥心心念念期盼的就是,今年11月的6250年重聚的大日子。年初開始就提醒海外要回國的同學,盡量安排在11月,沒有辦法在11月重聚的同學,我們分別重聚前後,在台北、台南和南加州,先後有小型的聚會,因此在寒冷的冬季,我們溫暖的相聚人數有26位之多!


離別55年重聚的「童」樂會

文 / 58級 


今年是我們南女高三10班畢業55周年重聚的日子,在莫昭平班長精心策劃於台中東勢林場舉行。

11/20(星期日)早上台北8位同學暨寶眷從台北搭遊覽車南下苗栗;台南6位同學暨寶眷搭高鐵到苗栗會合;台南同學抵達時,台北同學在樓梯口列隊唱歌歡迎,旁人側目但我們備感熱情溫馨,距離上次50周年善化、七股和疫情隔離已經有五年未曾謀面。這次聚會我們邀請83歲導師侯美子老師蒞臨指導,惠華和建華兩對伉儷暨桂芳專程回台参加,同學深厚友誼,可見一斑。碧珍是南女學妹,能當跟班也樂此不疲,她把老莫詳細的行程,馭繁於簡,也花不少時間,之後列印複製,每人一份。


大家相見歡~後排右四,我們敬愛的侯美子導師

2024-10-04

想念淑枝學姐

/ 楊淑芬,67

 

   如果有銀髮族選美,陳淑枝學姐是我心目中第一名美女,第一次看到她,就在心裡對自己說「我要老成這樣」,她是我追尋已久,銀髮的典範,如果有一天我能活到90歲,一定要像淑枝學姐。


2022年5月,39級陳冰森學姊(左)與陳淑枝學姊(右)一同出席校友會會員大會

2024-09-28

林曼麗學姊訪談

/ 南女青年社


十六到十八歲,是迅速成長、準備與成熟相接的一段日子,高中三年也是段難以忘懷的時光。

採訪時,第一個想到的問題便是想問從現在回首過往,在台南女中的三年,曼麗學姐從中獲得了什麼,影響了往後的人生?曼麗學姐說道:那三年,是生命的基本,讓學姊沒有成為只懂讀書的人。在這段時間裡的經歷,給予學姊文學、藝術和編劇的基礎,也同時讓學姊理解生命當中最重要的是表現,無論用任何形式,都要表達自我。而學姊則選擇以繪畫的方式,用色彩,用線條來抒發。



林曼麗學姊(右)

2024-09-27

傑出校友採訪:柯慧貞學姐

 採訪、撰稿:陳亮涵黃怡安

  

縱然已畢業多年,但每一位南女人們,心中都仍留有對南女深刻印象,身為傑出校友的柯慧貞學姐亦然。關於在南女的三年印象最深刻的事,柯慧貞學姐回憶:「那時我們每一班都有運動的項目,比如說是排球和壘球,我們班對班比賽,那我體驗到壘球的投手還有捕手。還有戲劇表演,因為要編劇然後上台,中間包括朋友合作、學習、一起出點子,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點子,大家共同去完成一個目標,所以只要一回想起來,我覺得那個是非常、非常深刻的回憶。」

採訪柯慧貞學姊(中)

2024-07-23

陳淑枝學姊訪談

採訪:張斯媛、柯珮淇

撰稿:張斯媛



郭乃文學姊的母親陳淑枝也是台南女中39級學姊,在近幾年常在學校舉辦編織相關的展覽活動,校友會也熱衷參與,但因為年歲已大,身體不佳腿腳不便,所以中間停了兩年沒參加校友會,但她是非常開心能夠參加這個活動的。

陳淑枝學姊說一開始會接觸編織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的物資缺乏,所以一些舊衣褲子她就會自己拆開清理後再在做運用,且她自己對編織有興趣,但學校沒有編織的課程,於是便自學因而開啟了她的編織生涯。而回到台南女中舉辦編織展也是一個讓她欣賞回顧以往織品的機會,她說她至少織了一百件以上的作品了,郭乃文學姊也補充說道今日自己身上的衣服就是出自自己的母親陳淑枝學姊之手,讓人驚嘆於陳淑枝學姊的巧手外,也佩服她自學編織的那份心。

在台南女中,陳淑枝學姊奠定了知識及言行舉止方面的基礎,一些常識和禮貌都是在南女學到的。當時她們有一節課叫做「修身」,類似於現在的國民義務,主要就是在教導學生的禮儀規範以及女子的義務教育等等。而她們課餘活動和現在相差無幾,比較特別的是「疊羅漢」,陳淑枝學姊笑說因為她長得比較高,所以都是在最底層的,很累很辛苦,而且要堅強,不然底層的人倒了就疊不起來了。

雖然陳淑枝學姊和我們相差了70幾級,但透過我們的聊天訪談,從隻言片語中拼湊出當時台南女中的生活光景,串連起今昔的時間,使我們的距離更加靠近,更加認識且珍惜在校時光。


中間:陳淑枝學姊、右:郭乃文學姊(陳學姊女兒)、左:莫昭平學姊


2024-07-21

郭乃文學姐訪談

採訪:張斯媛、柯珮淇

撰稿:柯珮淇

 

    「青少年時期是決定生命的重要時刻。」專業為心理的郭乃文學姐,自科學角度切入,將青少年時期比作房子的都更期。我們訪問了在南女三年對學姐的影響,學姐這麼回答:「青少年是大腦前額葉發展的關鍵時期,南女的特色是接受學生們自主表達與規劃,訓練學生的自主及創意。」舉例而言,當談到校園活動,學姐興致勃勃地分享道:「南女對每一科都是來真的,不論美術家政或體育,我們當時的家政課每個人要縫一件睡衣呢!也因為這樣,到了大學的籃球賽排球賽,幾乎都是南女的學生在得名。」因為對每一方面都重視,學生能夠在成熟期探索更多領域,學姐表示:「出了學校後,更能感受到南女在各個觀點上給予學生的發展機會。」

   


右起:郭乃文學姊、陳淑枝學姊、莫昭平學姊

    談及求學經歷,學姐因為對心理的興趣,把心理的志願填在前,這樣的作法受到教官質疑「是不是自己偷簽名?」「我父母告訴我,只要我喜歡就好,他們都明白對社會貢獻有很多不同方式。」談到心理學,學姐的聲音裡也多了一絲熱忱,專業且耐心地向我們解釋:「學習心理學讓我了解大腦發展的階段性,青少年時期正是前額葉成熟的重要時刻,所謂青少年是關鍵期,不只在文化學上如此,在科學方面也是。」不只對於心理懷有熱情,學姐對教育也充滿興趣。踏出醫院投身教育的學姐,曾擔任校長,提出改革,在民國九十年代創立許多新的學程。「經過二十年,我深刻感受到將科學應用在學術界,能改變個體行為、群體行為,甚至於規範和制度。在民國110年得到教育部的社會教育貢獻獎,證明了我用科學定義了自己的貢獻,而不只是空講的夢想。」

   

    我們問起衛福部委託郭乃文學姐架設的心快活網站,學姐這麽介紹:「心快活網站以繁體中文整理世界各地關於心理健康的資源,就如同一座雲端博物館,能快速找到心理健康相關的最新影音與課程,現在也已經推出了18個課程。當需要協助者時,也可以在網站上得到幫助。」網站上提供青少年輔導諮商資源,以及多種專欄,也會舉辦心理健康知識競賽。

   

    最後,我們詢問學姐在南女有什麼特別回憶或活動?學姐笑著告訴我們有很多呢!「我們有班級歌唱比賽,要合唱軍歌,大家踢正步、穿窄裙。另外只要遇到國慶日或者大節日,我們就會上街遊行。我當時是管樂團,真的是時不時就在遊行!」關於校園經驗,學姐這麼告訴我們:「在學校,心情可能會開心、會難過,比賽會有輸贏,或者有時候我的朋友不理我了,這些都是讓大腦學習的經驗。」我們以學姐的一段話為採訪畫下句點:「這是戒嚴時代下很不容易的環境,當時栽培女孩子貢獻社會的觀念不強,讀書是為了找好丈夫。在南女,我們不是為了適合社會既有的期待,不是為了家庭,而是在找尋優點,瞭解自我。」

   

  

2024-07-20

台南女中校友訪談:陳寶嬌學姊、蔡桂鳳學姊

 採訪:張沛忻、張鈺昕 撰稿:張鈺昕(南女青年社)


陳寶嬌學姊:

陳寶嬌學姊曾是二高女的學生,現在已經過了百歲,是非常年長的大學姊,雖然採訪中有時聽不清楚我們問的問題,但她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非常努力地想聽清楚我們說的每句話。我們問寶嬌學姐當年印象最深刻的經驗,她回答是從二高女畢業後,十九歲的她曾經去香港當了一年的護士,是當時台灣第一批前往香港支援前線的醫護團。寶嬌學姐在高中時加入網球社,非常熱愛網球。除了運動,她還表示自己很擅長繡花,因為當時學校的家政課有教授刺繡,所以刺繡就一直從年少陪伴她到年老,是生命中重要的存在。寶嬌學姐著說自己畢業後很快就嫁人了,因為那個年代女生總是早婚。另外,學姊對自己的孩子感到非常驕傲,三個男孩和三個女孩都考上了一中和女中,接續了自己的青春。

與陳寶嬌學姊合照

2024-06-30

乘著歌聲的翅膀……南女校友合唱團的今與昔

文 / 陽平南,62級

南女校友合唱團成立至今已六年了,它起源於2017年,為慶祝南女百年校慶,招募自願參加的校友網路報名而臨時組團,為學校慶生,當年7月舉辦了校友合唱音樂會,校慶圓滿落幕後,合唱團自然解散,但卻激發大家熱愛合唱、熱愛母校的情懷,成為校友合唱團萌芽的種籽。

20188月,在校友會莫昭平理事長號召下,校友合唱團正式成立,首任團長由76級校友陳得文擔任,戴源甫老師擔任指揮,賴千黛老師擔任伴奏。

20207月,戴老師因研究所進修,辭去指揮,繼任者施雅玲老師。團長則由78級校友陳安純繼任。後因遭逢新冠疫情肆虐,合唱團從20215月暫時隱遁了兩年。直到20237月疫情控制後,感謝南女新任校長洪慶在校長大力支持,繼續提供母校椰風廳做為本團練唱場地,合唱團恢復團練。